1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犯罪如何界定
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犯罪,第一需要明确其身份界定,具体如下:
1.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包含两类人:
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,但应该注意,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;
不可以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,如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人,在发病期间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。
2.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,若犯下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、强奸、打劫、贩卖毒品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等紧急罪行,同样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3.而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,在犯下特定罪行且情节恶劣,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状况下,也应负刑事责任。
4.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犯罪的处置,法律还规定了对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5.若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,则应责令其爸爸妈妈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,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。
2、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继承遗产吗
法律快车提醒,限制行为能力人同样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,但其行使继承权的方法有所不同。
1.依据法律规定,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、受遗赠权,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,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赞同后自行行使。
2.民法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包含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与不可以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患者。这类人在继承遗产时,需要依赖其法定代理人来保障其合法权益。
3.法律还规定了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,即自继承人了解或者应当了解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3年。
这一规定能够帮助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,预防因长期未倡导权利而丧失胜诉权。